辩证看待“教资”考试火热
6月15日,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成绩开放查询,“教资”话题又一次登上热搜。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,2019年,全国有近900万人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,相比2018年增长38.5%。另有教育机构预测,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实际参考人数,或将突破1000万人。(6月15日新京报)
理性来说,教师资格考试火热在情理之中,首先在于“考证”条件被放宽,意味着非师范类的毕业生又多了一个职业选择的机会,参加考试未必最后一定会去当教师,但考试获得了资格证,却可以让自身的择业更有弹性,既可以作为就业的优先目标,也可以作为兜底的选择,甚至还可以成为兼职的选项——如职业之余在校外培训机构或者线上兼职。同时,随着国家对教师的待遇的保障越来越重视,教师的职业比较优势日益提升,“教资”考试作为职业“备胎”的含金量也水涨船高,越来越有吸引力。
教师资格考试火热,在丰富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同时,事实上也大大拓宽了教师聘用的来源与途径。越来越多的非师范院校学生、毕业生以及其他行业优秀人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,获得教师资格,加入教师预备队伍之中,激活了岗位竞争,有利于教师队伍根据需要择优选聘教师,可以有效破解诸如性别比失衡、副课教师短缺等结构性矛盾与难题,消除教师来源于师范院校单一封闭的弊端。
当然,教师资格考试火并不等于教师职业热。很多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人,最终并不一定会从事教师职业,或者真正补充流动到最需要教师的地方,恐怕也不一定能解决好诸如学科、地区间师资不平衡等结构性的难题。同时,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到教师职业的竞争,在一定程度也会加大从业的流动性,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,有利也有弊。
此外,教资考试火热,对于师范教育也是一种挑战。既然不上师范院校也可以当老师,考生高考时就不必拘泥于师范院校的选择,会相应弱化师范教育的吸引力,可能会加剧师范生招生难的问题,从长远来看或会削弱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。
因此,对于教资考试的火热还宜辩证看待。一方面要让教师成为受尊重、有吸引力的职业,还是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,强化教师的从业保障,使得职业“叫好”还能“叫座”;另一方面,也要防范出现考试的虚火,放开考试条件,激活人才竞争是手段,而非目的,因此并不是报考的人越多就越好,尤其不能只是单纯的“考证”,还应重视专业素养的考察,提高“考过”的门槛,形成考试“宽报严过”的机制,维护教师职业人才的专业性、严肃性。同时,还要配套和完善教师职业资质、个人学历专业相结合的考聘机制,更科学合理地选聘教师。